【开栏语】有一种人,笔落惊风雨,口诛不平事。他们顶着炎炎夏日外出采访,他们冒着凛凛寒风坚持拍摄;他们用真心清爽整个夏季,他们用真情温暖无数冬天;他们用镜头捕捉情和感,用笔尖记录是与非;他们不仅是在用笔与纸去记录、去传播,更是在用心和情去倾听、去述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记者。
在2014年11月8日中国第十五个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延吉新闻网》特开设【记者风采】专栏,分享记者一路上的欢笑和泪水,描绘他们精彩无悔的年华与青春。
记者说,真羡慕你,有那么多的故事。她莞尔一笑,说,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记者,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箩筐的故事 金鑫 摄
“当初我选择记者,是觉得这份职业很美好。感谢这份职业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这份美好。”
“我们新闻媒体,一直所追求的新闻是什么样的?它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透过件件小事折射出的社会漏洞、隐患、问题,通过我们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传递更多正能量。”
“成功不在于你赢过多少人,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帮过多少人。”
《一声对不起 迟到二十年》等金旭系列、《昼夜不停87小时 创造生命奇迹》等珲春小盘岭隧道塌方系列、《庭上他痛哭流涕,恳求轻判》等反腐教育系列、《李肇星赋诗赠记者》等难忘系列,从事记者生涯的十余年里,她用认真、真诚、执著、勇敢的敬业精神,成功完成了一次次艰巨的采访任务,她用敏锐、细腻、朴实、严谨的职业素养,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真情赞歌,她就是《新文化报》驻延边记者站站长杨威。
10月31日,午后,冬日暖阳。记者有幸与杨威面对面,聆听她新闻背后的新闻。
【当梦想照进现实】
“我希望成为像她一样的女人。”
从小,杨威有一个偶像,她也姓杨,叫杨澜。“我从小就特喜欢演讲和主持,当时崇拜杨澜,她的谈吐和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当新闻记者、采访主持节目真是太带劲儿了,我本身就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回忆起童年时的梦想,杨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杨威带着自己的“记者”梦,顺利考入了大学。“我的家乡是吉林蛟河,大学考到了延吉,这一呆竟也十多年,在这里成家立业,也算我的故乡了。大学虽没选择新闻专业,但我和同学一起创立了学生记者团,那会儿真是干劲儿十足,过了一把记者瘾”,杨威回忆到。
由于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毕业后的杨威分配到了延边电视台实习,而年轻的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她想到外面的世界去走一走、闯一闯。
2002年,机遇就这样降临。杨威得到了《新文化报》的考试机会,经过笔试、面试等层层筛选,她以优异的成绩被报社录取。那一年,她离开延吉,怀揣着童年的梦想,来到了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长春。
“来到这里,让我异常兴奋,这是个真正做事的地方,所有人都在评稿、看稿、审稿,都在想怎样把稿子写好。”刚进报社没几天,杨威下班时间“误”入了会议室,偌大的屋里好多人,有的人手里拿着报纸,有的人记着笔记,都在认真地听人群中央站着的总编说话。只听总编正在评当期的报纸,“这个版面应该……这个记者写的还不错……这个题材应该再挖掘一下……那个记者的文笔有待提高……”站在门外的杨威被眼前的这一幕所惊呆了,她心想,这不就是自己多年追求的梦想吗?人人都想做事,人人都能做事,认真、谨慎、真诚,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那时起,杨威踏下心来,决定在报社干出一番成就来。
【首战旗开得胜】
“老板哐当一下就给我跪下了,我当时都吓傻了,可我还是故作镇定,装作义正言辞的模样。”
说起第一次独立采访的经历,杨威至今记忆犹新。时间的车轮转回2002年12月,一条新闻线索为她即将结束的实习期收了一个漂亮的结尾,并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2月的一天,报社接到了一条求救电话,称自己的侄女被软禁在吉林市某深山里,不让回家过年。了解情况后得知,该举报人的侄女为当时风靡一时的某火锅店员工,由于店面装修高档,价格又低廉,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在那里有许多家连锁店,并且还将店面扩大到省内各地,总资产过亿。这样一家明星企业,竟怕耽误自己的生意,不让员工回家过年,更有甚者,还将员工集体拉到了吉林市的某深山中,进行面壁思过,要求员工想想自己都为企业做过哪些贡献,这些行为明显已触犯到了法律。
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报社负责人想要派一些有经验的老记者去啃啃这块“硬骨头”。然而恰逢年末,许多记者都没有时间做这条新闻。怎么办?这么好的新闻线索就要浪费了吗?就在大家都准备放弃的时候,杨威接到了这个采访任务。“当时我们领导跟我说,小杨啊,你就去试试吧,看看能不能做。我想,当然能做了!眼看实习期就要结束了,我还没有独立采访过,每次辗转多个公交车,采回来的却是谁家漏水了,谁家断电了的豆腐块小稿子,这可是我第一次独立成稿的机会啊,我一定得抓住!”杨威为记者还原讲述当时的场景。
了解完大致情况后,杨威和一个摄影记者驱车赶往吉林市,决定去解救那些员工。他们跟着吉林市公安局的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一进门,靠着墙面站了一排人,都是女的,看见我们,她们哇地哭了起来,喊到,警察叔叔你们可来了!摄影记者赶紧拍照。这时候门口停了辆大‘奔’,车牌号一水儿‘8’,下来一位1米8多的又高又壮的男子,我想,他八成就是火锅店的老板。他看到我,一把就抓住我的胳膊,往隔壁屋里拽,说要跟我谈谈,我们摄影记者要跟我进屋,他一下就把门关上了。”杨威继续说,“我当时都吓坏了,我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又是实习记者,才见过多大点儿世面?把我关起来是要杀害我吗?我当时心里特别乱,但作为一名记者,我得有职业素养,我强稳住自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位老板哐当一下就给我跪下了,说大姐求求你了,我们做点生意不容易……”
杨威大脑一片空片,但她还是保持冷静,告诉老板这件事她管不了,她只是来采访的,有什么事情,跟相关部门沟通吧。杨威用机智勇敢,成功从屋内逃出,公安机关当场将“软禁”在深山的员工全部救出来。
第二天,杨威的稿子一经刊发,便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一天之内,上百条反馈信息打到了报社,而报道中的火锅店也因此得到严厉的惩罚。那一次,杨威获得了报社有史以来,实习记者获得的月评奖最高奖金。
实习期结束后,杨威顺利地成为了一名《新文化报》的记者,第二年,分配回了延吉,驻扎在延边记者站,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永远灿烂的笑容】
“他永远是这样的人,见到你,灿烂地微笑,最近怎么样?工作累不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跟哥说,他不是对我这样,他是对所有人都这样,我忽然发现人生是美好的。”
起初,了解到金旭的事迹,大部分人会用“感动”二字来形容。而杨威的第一反应却是“气愤”。
今年1月29日,《新文化报》A07版,用了整版的版面刊发了金旭的事迹《用上半身打拼 拼出一片天》,及《为了救人伤成残疾》《不堪命运自学电脑创业》《爱心办学情暖人心》,通过连续报道,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而最令人振奋的是,二十多年前,金旭救的那个人孙先生通过报社找到了金旭,并且想要当面表达对他的感恩之情。
“其实没有去现场的人,永远也无法体会那种心灵带来的震撼,被救者孙先生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金旭家,当时他握着金旭的手,十分激动,除了感谢的话,其他什么也说不出来。而金旭则表现的依然那么平静,他说,是我主动救你的,所以你不欠我的,也别放在心里了,忘掉过去,往前看吧!我当时就在旁边,心里翻江倒海,一声对不起可以弥补一个男人的一生吗?那可是24岁的小伙子啊!高位截瘫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太残酷的现实,怎一句对不起就化解了呢?”提起金旭,杨威有些激动。
当天采访结束后,杨威回到家,仍难以平复心情。“金旭让我的心灵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气愤,是为金旭而抱不平,感到惋惜,但更多的是他给我带来的震撼,世界上真有一个人是这样无私的、忘我的,为社会做这么多好事,他的大度、善良、洒脱,都让我十分敬佩。”
杨威去看望住院中的金旭,他对她露出灿烂的笑容
通过那次采访,杨威与金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前些天,金旭因褥疮住院手术治疗,杨威去医院看望他,他见到金旭,露出了一脸灿烂的笑容,他说,“你来啦,我看你在微信上最近心情不好,咋的啦?”听到在病床上的金旭这么说,杨威赶忙说到,“我这点儿事,跟你根本不值得一提,快别说了,我简直不好意思说。”然而金旭继续打趣到,“哎呀,你看?我是干啥的,我就是给你解闷儿用的嘛!你有什么事儿就跟哥说,你说说,我听听!”
听了金旭的劝说,杨威感到十分温暖,她把自己烦心的事儿一股脑地说给了金旭,而金旭则一点一点地开导她,他们俨然已经成为了好朋友。“他永远都是这样的人,见到你,灿烂的笑容,正因为有像金旭这样的人,才让我看到了许多散发着坚韧的意志品质,教人活的怎样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未完待续)
【责编 王春荣 胡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