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张宗堂、刘文国)10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6日下午3时在两会新闻中心接受中外记者的专门采访。据了解,这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首次专门为基层代表举办的采访活动。
这10名代表有环卫工人、车间工人、农民、石油工人、旅行社工作人员等。此次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3位农民工──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朱雪芹、广东省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成品车间副主任胡小燕、重庆城建控股(集团)第一市政工程公司路面处农工班班长康厚明尤其引人关注。
这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办的首次集体采访。“一是中外记者要求采访基层代表的愿望比较强烈,二是基层代表也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这是他们履行全国人大代表职责的需要。”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报道组副组长祝寿臣说。
下午2时40分,近200名中外记者来到了位于梅地亚新闻中心二楼的新闻发布厅。原定下午4时结束的集体采访,直到4时40分才落下帷幕。
面带微笑、从容应答,不回避、勇敢面对……在长达100分钟的时间里,10名代表就“基层代表履职的形式和方式”“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证”“中国产业工人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更多基层代表走进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等问题进行了回答。集体采访结束后,部分记者还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继续“围堵”这些代表,希望能够得到更为详尽的答案。
基层代表们的沉着、冷静、自信、专业给前来采访的记者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王玉梅说:“出乎意料!他们充分的准备、机敏的应变能力、严谨的回答等让我们改变了很多对基层代表的固有看法,我觉得让他们作为代表前来参政议政是让人信服的。”
法国《观点》周刊记者蒲皓琳也深有感触。她说:“全国人大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此次出现了3位农民工代表,是个新现象,值得特别关注。全国人大专门为基层代表组织集体采访是件好事情,形式上让人耳目一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政治文明以及高层理念的转变。” 宏观调控“三大主管”共面记者
3位权威人士不怕问题敏感
6日上午的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对于所有采访两会的记者,尤其是经济、金融领域的专业记者来说,迎来的是他们“备战”最为紧张的一场记者招待会。马凯、谢旭人、周小川,3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权威部门的“一把手”同台出现,接受上百名中外记者有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调控热点话题的“轮番发问”。
“对于我们来说,这场招待会肯定是最热门的,毕竟我们干的就是这行。”道·琼斯金融通讯社的记者马德宁说。他早早就来到会场占座,一边紧张地研读会场散发的财政预算报告和计划报告,一边准备着自己的提问。
为使记者们能有更多的提问机会,今天的招待会在两会的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了同声传译,这也是今年两会增加开放度的新举措之一。澳门澳亚卫视的主播吴屏珊说,这一改变大大提高了记者招待会的问答效率,让境外媒体有更多机会获得他们想了解的信息。
宏观调控的有效性、CPI、美国次贷影响、人民币升值、通胀危险、股票交易印花税……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12家媒体的记者提问近30个问题,几乎囊括了所有关于中国经济的最热门话题。3位部长各尽所能,轮番回应热点,还不时相互补充,以期给记者以最全面的解答。
今年的人代会在政府工作报告出台的第二天,就安排这场“重量级”的记者招待会,就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向海内外展示,中国政府努力实现“防过热、防通胀”宏观调控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心。
从这场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中国政府对2008年经济政策的安排,对宏观调控新思路有了进一步认识:
“今年4.8%左右的价格预期调控目标能不能实现?我想说3句话:就是我们有决心、有条件、有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
“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把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
“人民币适当升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抑制通胀更主要的还是靠国内综合措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主要是受市场供求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3位权威人士对热点问题不仅给出了确切的回答,对很多敏感问题也没有回避。谢旭人不仅关注了网上对股票交易印花税等资本市场税收制度的讨论,还表示财政部将会认真研究相关政策。
“我给部长们的表现打八九十分吧,他们回答挺详细的,我想了解的东西基本上都了解到了,还是相当满意的。”吴屏珊说。她很幸运地抢到了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向3位部长每人都问了一个问题。
(参与采写记者郝亚琳、韩洁、张旭东、吴琼、刘文国)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10位基层全国人大代表集体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 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调控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翟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