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和解岩已经成为北京残奥会的明星级人物。每天花在被采访的时间和采访相当,有时甚至更多。
青风姓杨,27岁,双目全盲,但耳听六路;解岩,34岁,下肢残疾,却眼观八方。青风说,解岩可以做他的眼睛;解岩说,青风是他的双腿。
这对配合默契的搭档来自北京1+1声音工作室,他们代表中国残障记者首次参与残奥会报道。1+1是一个2006年初创立的非盈利性民间组织,开幕至今的10天里,他们平均每天播发100分钟左右的音频,特别节目《咱们的残奥会》通过61家电台和网站向全国近1700万盲人受众播报。
青风是报道盲人比赛最专业的记者,因为他有别人学不会的诀窍。比如盲人门球比赛,他能清晰分辨各种场景时的声音,青风对这个技能很自信。
在今天的盲人足球比赛后,青风得到了采访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的机会。他问克雷文,残奥会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克雷文答:“让残疾人能像健全人一样自然地到超市买东西,一样自然地学习,一样自然地工作。”这与青风的理解是一致的,他喜欢把自己看成是6000多名北京残奥会注册记者中的普通一员,他说:“能够采访残奥会,首先是因为自己具备做记者的能力,这与残疾和健全没有太多关系。”
据解岩介绍,1+1工作室有两个目标:一是让公众在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为残障人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二是让残障人珍惜社会给予的机会,主动地融入社会。在解岩看来,要做到融合,就应改变“描述”的语境。他说:“我们想用更大众化的语境来描述残奥会,不强调特殊性,像报道健全人的比赛那样去报道。”
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挥汗如雨,奋力拼搏;赛场边,残障记者用他们的笔、镜头和声音,将北京残奥会的盛况传向全世界。47人,在记者大军里,他们是不起眼的一支,但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别样风采。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