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又将迎来标杆性企业,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昨天宣布启动在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计划。
同一天,“人工智能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在科创板首秀,总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大关;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中芯国际也在上周回归A股,成为科创板目前规模最大的IPO。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科技金融……一连串的重磅关键词折射出科创板的鲜明特性: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优质科创企业的主市场,科创板已经成为科创企业的“首选上市地”,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的集聚引领效应持续增强。
最新的数据显示,开市近一年来,科创板已迎来超过130家科创企业,总市值超过2.5万亿元。
包容性
“硬核”朋友圈越扩越大
“科创板对于‘科’字的理解非常到位。”华润微电子是A股首家回归的红筹股,常务副董事长陈南翔告诉记者,“从接纳红筹回归这个角度来看,科创板改革创新的速度和效率非常高,这也是我们当初选择科创板上市的动机和出发点。”
针对同股同权企业设置了五套上市标准,允许符合条件的红筹企业上市,有条件接受同股不同权,并允许满足一定要求的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随着一个又一个制度创新先后落地,科创板充分展现出对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包容性,为更多科创企业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让它们加速在此聚集。
开市至今,科创板创造了多个第一:产生了第一家同股不同权企业优刻得,第一家带期权上市企业硅产业,第一家以港元为面值的红筹企业华润微电子,第一家尚未实现盈利的企业泽璟制药,吸引了中微公司、澜起科技等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龙头公司,试验田发挥了制度创新效应,“硬核”的朋友圈越扩越大。
“科创板开市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科创板服务科创企业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明显提升。”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表示,随着科创板审核进入2.0版,注册制下的发行上市审核效率进一步提升。“整体来看,科创板示范包容效应、高速融资效应和规范政策效应都站上了新台阶。我们将坚守科创板定位,继续支持更多优质企业申报科创板。”
市场化
把资源配置给最优质公司
提高首发定价市场化程度、上市前5个交易日放开涨跌幅限制、细化完善上市初期稳定价格的“绿鞋机制”……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板一系列制度规则的设计都体现出高度市场化的特点,鼓励通过市场选择,把资源配置给最优质公司,推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
事实上,企业选择上市地,除了考虑自己实际的业务布局之外,一大关键的因素就是估值,而在这方面,科创板对于优秀的科创企业,尤其是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展现出一定优势。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之一,目前每股股价达到210.08元,市值超过1100亿元。中微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坦言:“科创板给予科创企业,特别是硬科技企业一个崭新的平台,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打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从资本市场的实际估值来看,各方投资者对硬科技企业,特别是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企业的期待值是非常高的。”
“事实证明,我们选择科创板上市是成功的。”陈南翔也表示,“不仅为红筹股回归A股走出了一条新路,而且融资额、股价表现都高于预期。客户和合作伙伴看到我们股票的表现,增强了长期合作的信心。”
更高效
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对科创公司而言,科创板上市不仅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让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宝贵资金,更值得期待的是,后续还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通过股权激励、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途径进一步做大做强。
今年3月,上交所正式受理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申请;6月12日,华兴源创获同意注册,距离提交注册申请用时仅4个交易日——拿下首单科创板重大资产重组,这家国内平板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迅速切入穿戴设备市场。华兴源创董秘兼财务总监蒋瑞翔说:“企业的研发需前期投入大量资金,登陆科创板可打破资金瓶颈,更好深耕半导体检测领域。同时,科创板也为企业提供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我们就是用收购抓住穿戴市场爆发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