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新丽实习生王荣都亚男罗宁荆
在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包围中,农民工的面孔往往是模糊的,他们脸上的灰尘和汗水并不被人注意。而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山师摄影系的师生们联合济南城建集团发起一项特殊的活动——“为一线职工定格 为劳动者成像”,“弘扬劳动精神”纪实摄影活动。大学生为工地上的农民工拍照留念,定格他们的劳动瞬间。这些照片将会汇集成册,送给农民工留存。有纪念意义的专题照片将会冲洗出来,寄到农民工家中。
有跪着有蹲着,不同角度定格劳动者
4月7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近20名师生在工地上待了一整天。在济南城建集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上午八点多,他们来到位于英雄山路南端的高架桥工地,在这拍摄了一上午后,下午又辗转到达西客站附近的济南市大金污水处理厂项目。在这两个工地上,拍摄者几乎把现场的工人拍了个遍。
刚到工地的时候,工人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看到来了这么多端着“长枪短炮”的学生,工人们都有些害羞和不好意思,短时尴尬通过家常的聊天渐渐化解。山师摄影系研一学生刘书彤说,“聊聊工地情况,在这里干吗的等等,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一会就放松了。”
从最开始的打招呼问好,到熟悉后的家常聊天,学生跟工人们迅速拉近了距离,局面也慢慢打开。有的学生搭起白色布景,模仿影棚里的效果,让农民工带着工具拍照。有的学生则直接下工地,现场抓拍农民工的身影和工作状态。工地上灰尘多,但学生们并不在意,他们手持照相机,追踪着每位劳动者的身影,站着、蹲着、跪着,甚者趴在地上,各种角度的镜头对准劳动者。
工人都很敬业,有一些工人拍一会儿就着急:哎呀,我要去干活了!学生们不住地劝说:再休息一会儿再休息一会儿,一个一个“抓”过来拍照片。现场拍摄过程中,摄影系大二的学生郭晨表示,拍摄下来,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农民工的工作环境确实艰难。工地上有一个两到三米深的管道,工人就在下面铺钢筋。管道工一个劲地劝郭晨说:“保证安全,你最好不要下去。”可这种危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虽然有点担心,郭晨还是鼓起勇气顺着很简陋的梯子爬了下去。跟工人同处一样的环境,才能拍摄出他们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经历,我们感受到了工人每天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
苦累中寻找轻松开心的笑脸
除了拍摄工作现场,郭晨还给自己定了个专题,那就是拍摄农民工的笑脸。她觉得,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挺苦挺累,自己反倒更希望他们能展现出轻松开心的笑脸。
碰到每一个人,郭晨都会打招呼,热情地招呼各位“哥哥”“大叔”“大爷”们“留下张笑脸”。
每个人的答案却不一样,有的人一听就很乐意,连连说好;有的还是要犹豫一会儿,可能是因为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面对镜头心里有点紧张;种种顾虑,不一而足。
遭到拒绝的郭晨并不气馁,她会继续沟通,多数人到最后都会欣然接受,在聊天中渐渐地放松下来。有的工友拍完后,其他的工友甚至会主动过来一起拍。
“我就想让他们在我镜头面前展现出高兴的一面。”郭晨说,“很多人一看到单反相机,就变得严肃正规起来,少了平时的那种活泼和幽默,我希望看到他们最放松时的那种状态。”有时候在聊天中,看到工人们开心的场景,她就赶紧拿起相机抓拍下来,“抓拍的表情更自然、更真实”。
在郭晨完成作品中,记者看到,在杂乱的工地环境中,农民工对着镜头开怀大笑,这是一种劳动者最朴实的美。
一天下来,郭晨拍了40个人的笑脸。她细心记录下每个人的名字,她说这是一种尊重。在这个过程中还遇到了个趣事儿,最初她拍了一个姓任的工人,过了一会儿,又拍到一个姓任的,名字与之前的只差一个字,过了一会儿,又拍到了第三个任姓工人,名字也都很接近。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拍到的他们三个竟然是亲兄弟。
郭晨想,等到这些照片整理好冲洗出来,送到工地上或者给他们寄回家里,“这样可以与他们有更深入的交流,挺好的事儿。”
关注底层 找寻劳动中的朴素美
济南城建集团工会主席张春燕是这次活动的发起者之一,她说平时工地上不让带手机,工人们忙着干活也没有机会拍照,这次的活动对他们是一种鼓励。而山师摄影系主任聂劲权表示,平时去工地拍照片也很不容易,对学生们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
“摄影是个武器,没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很难走出去的。最多就只能开个影楼赚点钱。”聂劲权说,“关注社会底层的学生确实不太多,现在的这些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同情和社会责任感。”
张春燕说,“劳动者是有尊严的,歌颂他们要成为我们的主旋律。济南城建集团的每位一线职工是济南、山东劳动者的一个缩影。”通过拍摄这些职工真实的工作、生活场景,定格美的瞬间,可以用艺术行为来真实表现劳动中产生的那种朴素美,从艺术的角度诠释一线职工的劳动美。
虽然是一张张微不足道的照片,却可以“为城建代言,为建设者立传”,它在不断提醒我们,在匆匆路过每一处工地的时候都不要忘记,在尘土飞扬的后面存在着朴素而美丽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