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朝阳建枢纽 统筹养老不出楼
本报讯(记者 闫雪静)在朝阳区劲松中街,有一个全市最大的“养老枢纽”。这幢楼里,记录着朝阳区50余万老人的信息;为老服务热线96083全天候值守,只要拨通这个电话,2200家社会服务机构等待响应。记者从朝阳区“两会”获悉,目前,朝阳区以这个养老枢纽为中心,43个街道、乡镇建成养老中心,70余个养老驿站落户社区,织就一张覆盖全区的养老服务网。
朝阳区目前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51.6万,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5.3%,老龄人口全市最多。记者昨天在位于劲松中街的朝阳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看到,借助庞大的云平台系统,所有老人的情况在这里全有记录。家住哪里,年龄多大,身体状况,平时最需要哪方面的服务?“养老服务地图”上均有标识。
96083热线电话响起,地图上一个小红标随之闪亮,显示出来电人是家住惠新里的徐秀兰。经询问,老人要预约油烟机清洗。放下电话,接线员小张在系统里向服务商发送了预约单,很快,一家专门从事家电维修保养的公司接下单子。
“要求服务商在一刻钟内做出回应,如果这单活接不了,也要立刻提出,转给其他服务商承接。服务完成后,热线会在几天后跟踪反馈,征求老人意见。”小张介绍。记者注意到,有几个来电,系统特别显示出“特困失能老人”,“全区一共有3000多位特困失能老人,区政府每人每月补贴100元,他们享受的服务由政府直接支付给服务商。”
电话此起彼伏,几分钟的时间里,数位老人打来电话,有预约小时工、送餐的,也有预约助浴、助医的。在后台,已有2200家服务商随时接单,服务项目覆盖家政、生活照料、专业护理等20多项内容,既可以由接线员按需要随机派单,也可以由老人指定服务商。
如果是第一次打电话来,接线员会详细记录下老人的个人信息。以后,每预约一次服务,系统就会自动记下这位老人所需要的服务内容,而服务商也会不定期地到社区上门服务,每位老人的个性化需求都会随时记录下来。这样,云平台系统的数据也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致,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详实依据。
2015年,朝阳区财政投入1.09亿元用于养老服务,以投资补助、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新建的照料中心、服务驿站等设施均由社会资本主体投资兴办。
这幢“养老枢纽”中,不仅有数据后台,还有养老机构“样板间”,这里有专业机构开办的体检中心、康复室、活动站、家政培训课堂、甚至还有一家只有60个床位的小型养老院。
康复室里,医师张海健正在为86岁的刘阿姨做康复训练,刘阿姨说,“每天来练习,确实感觉腿脚利落多了。要是开在我们社区里就更方便了。”张海健说,现在已经在安贞、望京设置了康复中心,今年还会设更多的点。
旁边的家政课堂里,十几位月嫂正在认真上着实践课;楼下,几辆送餐车已经准备出发,把“大厨房”制作的热腾腾的老年套餐送往潘家园、劲松等几个社区的老年驿站……
“所有这些服务,都由不同的服务商提供。我们既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也可以算得上是服务商的孵化器。”朝阳区养老指导中心主任李晓梅介绍,“每一个养老机构,都可以到这里参观、考察,挑选最适合的服务商。”
在这个区级“养老枢纽”辐射、示范作用下,朝阳区建成43个养老中心,覆盖了所有街道、乡镇,70余个社区有了养老驿站,形成了“1+43+N”的养老服务网络。据介绍,“十三五”期间,该区将在500余个社区建成养老驿站。
今后,朝阳区所有的养老服务机构都将统一标识,李晓梅说,“只要看到这个标识,老人就可以随时推门而进,寻求帮助、或是得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