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文明办制定广州慈善广场等慈善标志创建活动方案,全面启动慈善广场、慈善社区、慈善街道等慈善标志创建工作。
据介绍,慈善标志创建主要是以慈善广场特别是社区公共广场为重点,以公园、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医院、高等院校等公共服务类型广场为延伸,以宗教场所、商业广场及其他类型广场为补充,带动形成一批慈善社区、慈善街道等慈善标志,形成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基层慈善服务实体网络体系。
今年广州市将创建首批慈善广场50个,各区至少创建3个慈善广场,每个区至少创建2个慈善社区,1个慈善街道。到2020年,全市慈善广场数量不少于200个,每个区不少于10个;80%以上社区、街道创建为慈善社区、慈善街道,使慈善标志覆盖社区、公园、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医院、高等院校、商业广场、宗教场所等公共场所。
据了解,慈善广场主要从场地设施、管理运作、慈善活动、慈善宣传、发挥作用等5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中广场面积要求100平方米以上,每季度供慈善组织或联合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不少于1场。慈善广场共分5个等级,其中,每周慈善组织在广场举办慈善活动不少于1场,参与人数活跃的慈善广场可申报为最高级别的五星级慈善广场。
慈善街道(社区)主要从领导重视支持、慈善组织健全、慈善募捐活跃、慈善救助精准、志愿服务积极、慈善文化浓厚等6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街道、社区须成立慈善组织,每万人拥有慈善组织数不少于6个,每个城市社区拥有社区慈善组织不少于8个,每个农村社区拥有社区慈善组织不少于3个。
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开始,符合条件的各类型广场管理方、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可以自己或委托与其联合开展活动的慈善组织向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申报。(记者 李强 通讯员 印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