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如何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当前人大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做好这方面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代表的履职水平,增强他们的履职意识。同时,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大代表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由我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所决定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和特色。
人大代表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由我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所决定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和特色。
正因为如此,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确保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是人大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6 日,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解各地工作情况,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当视察工作两次。全国人大代表可以到原选举单位的地区或其他地区视察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可到原选举单位的地区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其他地区视察工作。在谈到视察工作的意义时,毛泽东同志说,视察可以了解情况,可以联系群众,对立法、行政工作,对法院、检察院等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好处。
1992 年制定的代表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修改后的代表法更加明确地规定,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接受监督。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应当以多种方式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这实际上意味着代表联系群众,由一种工作作风上升为一项法律义务。
人大代表只有深入基层,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才能了解社会情况,才能采集到原汁原味的、不带任何水分的民意,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水平。
近些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采取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做法,盘活了代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换届伊始,张德江委员长就明确指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
月李生南
不仅如此,张德江委员长还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从西南边陲云南到鱼米之乡浙江,从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到齐鲁大地山东,委员长深入企业、村镇、社区进行调研,听取普通百姓和基层人大代表对人大工作的意见。在调研期间,张德江委员长指出,尊重代表的主体地位,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同时,他还提出,要建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联系制度,建立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制度,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他特别强调,“人大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人大代表能不能‘接地气’,当好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要求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普通代表身份回原选举单位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同基层代表交流履职情况,共同探讨改进工作思路。换届以来,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厂房车间,与普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企业职工、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话家常,问民生,听真话,察实情。
为了便于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进行专题调研和视察时,深入基层面对群众,不搞层层陪同,少听相关部门口头汇报,多到现场直接听取一线工人、农民和各方面群众意见。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为了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据了解,除了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视察、专题调研、走访、接访、召开座谈会、通信、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和进行问卷调查等传统的方式以外,各地还普遍建立了诸如代表之家、代表活动室、代表工作站、代表接待站(室)等固定场所,为代表联系群众搭建平台。
有些地方还通过大规模的专项行动或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代表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为百姓办实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践证明,书斋内的冥思苦想、办公室里的文来文往、“权威们”之间的坐而论道,是无法获取真正的社情民意。只有让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才能真正看清当今社会的真实面孔;才能采集到原汁原味的、不带任何水分的民意;才能在火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水平。从更高的层面上看,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可以拉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走近人大、认识人大、了解人大、关心人大、支持人大,可以使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生根发芽。
为了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实践中的形式创新固然重要,但相关的制度跟进同样不可或缺。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设有人大网议日,定期邀请常委会领导、人大代表与公众,就涉及本地的立法、监督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网络访谈或微访谈
为了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实践中的形式创新固然重要,但相关的制度跟进同样不可或缺。为了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实践中的形式创新固然重要,但相关的制度跟随进同样不可或缺。这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人大代表在张集镇代表之家开展接待选民活动
其二,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代表联系群众的相关制度。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加以完善:第一,健全代表联系群众的组织体系。目前,各级人大代表联络机构存在着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职能划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全国各级人大代表联络机构的性质、职能、工作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对代表活动的固定场所,如代表之家、代表活动室、代表工作站、代表接待站(室)等,最好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设置、统一名称、统一性质、统一作用和统一活动方式。第二,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明确代表联系群众内容和形式。一是要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二是要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其中包括网络平台的广泛运用),三是要规范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第三,畅通民意的表达和反馈渠道,其中核心是要加强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把重心放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上。第四,完善代表联系群众保障制度,包括组织保障、物质保障、时间保障。第五,建立代表联系群众的监督约束机制,包括公开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定期向人民群众报告工作,对代表联系群众作出硬性规定,等等。
上述内容有些可由地方人大制定相关办法,有的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制定工作层面的指导性文件,有的则留待时机成熟时由代表法作出规定。
严格说来,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作风,对代表而言,它是一项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当前,在代表联系群众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代表联系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有组织的联系多,个人联系少;二是联系方式不够规范统一,缺少常态化的制度安排;三是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不注重实际效果,群众的认同感不高;四是各种保障措施不到位。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法律上,对代表联系群众这一行为都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位。
严格说来,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和代表制度的特点所决定,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作风,一种政治责任。对代表而言,它是一项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因此,只有在法律上对代表联系群众作出必要的约束性规定,才能使这种行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务行为,才能对代表履行这种行为起到督促作用。